时间:2022-09-14 21:27:40 | 浏览:435
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数量稳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
株洲,“小巨人”独树一帜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谭小洋
目前,株洲市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5家,以5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稳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
地处内陆,资源缺乏,株洲凭什么在培育“小巨人”中独树一帜?
制造名城的“整体优势”
——株洲“小巨人”,大多出自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三大优势产业
8月中旬,工信部公示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名单,湖南天桥嘉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选。
天桥嘉成2018年成立,短短4年便成长为国内无人天车研发佼佼者,市场份额湖南第一、全国前三。
天桥嘉成后发赶超,离不开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肥沃的土壤。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与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的紧密对接,借力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公司先后研制出5G+远程操控智慧天车、热轧板坯库无人天车、钢板搬运无人天车等新产品。
株洲“小巨人”,大多出自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三大优势产业。
作为新中国“八个新建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株洲诞生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340多个“第一”,是全省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市州。
深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做强主导产业、做优新兴产业,株洲工业“比较优势”向“整体优势”转变,为“小巨人”萌发、壮大提供了沃土。
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高科技项目碳陶制动盘,无法开展新产品应用推广,一直找不到市场突破点。2016年,该公司迁入株洲,与中车株机公司联手攻关,成功解决多项关键技术,打破德、日等国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
培育制造名城,株洲在“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上持续发力,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全面冲锋,为“小巨人”成长提供更多“养分”。
目前,株洲201家省级“小巨人”中,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有168家,占比高达83.5%,推动三大优势产业本地配套率分别达80%、30%、45%。
不断攀高的创新能力
——株洲连续9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37位
近日,湖南工业大学、株洲高新区签约,共建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科技园。这意味着株洲新增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
人才跟着产业走,“小巨人”要靠人才兴。在新一轮人才布局中,株洲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人才链,引进“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实现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
刘友梅、丁荣军、尹泽勇3名本土“企业院士”领衔,株洲建立起以171名领军人才、11名全国优秀企业家为重点,11万名高技能人才和30多万名专技人才为支撑的人才队伍。
人才为先、务实为要。近5年来,株洲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0%以上,占GDP比重从2.07%增至3.27%,连续3年全省第一。搭建起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领、52家国家级平台为重点、268家省级平台为支撑的强大创新体系。
传统的“厂所结合”,即“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模式大有作为。传承“厂所结合”基因,株洲推行“创新中心+创新联盟”模式,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联合上下游共同研发。
创新发展,无处不在。84岁高龄的刘友梅院士依然坚持每天上班,带领团队研制新一代无网轨道交通产品。“80后”科研人员埋头苦干,株洲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切削铍铜合金棒,成为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不断攀高,搭平台、攻技术、促转化,株洲突破“卡脖子”技术80多项,磁悬浮、涡桨涡轴发动机、高端PI膜等技术国内领先,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特种高纯功能靶材等实现国产替代,涌现出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等大批高端装备。
截至2021年,株洲高新技术企业900余家,较2017年增长211%。株洲连续9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37位。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建立动态“种子企业”培育库,完善链长制、协会、集群等产业协作机制
时下,株洲联诚集团新基地产销两旺。
入驻新基地前,株洲联诚集团减振器有限责任公司“蜗居”在居民区,厂房面积狭小。搬迁后,厂房面积增加一倍,迎来新发展阶段。
“政府部门专业化程度高、办事效率高,为我们全力抓发展提供了强大信心和动力。”联诚集团董事长肖勇民回忆,今年2月,他受邀参加株洲首场“政企早餐会”,一口气提出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土地收储等6个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会后,株洲市高度重视,部门联动,逐一解决,为公司改制上市奠定坚实基础。
为建立全域覆盖、线上线下的服务体系,株洲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市长常态化参加“政企早餐会”,让企业家“提需求”“定菜单”,党委政府对照问题解难题、搞服务。
紧盯解决企业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株洲启动万名干部联万企行动,通过该市企业服务工作热线、政企早餐会、各产业链办公室、“制造名城”企业服务微信群、诸事达APP、联企干部6大渠道,全面收集企业问题,坚持提级交办、全程督办,确保企业难题高效办结,全力构建“企业办事不求人”机制,帮助企业解难纾困。
株洲将今年确定为“市场培育年”,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对275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进行业务整合与流程优化,“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领照即开业”成为常态。
株洲为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配置主联系银行,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开展政银企战略对接,今年4月,株洲市政府与13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意向金额9600亿元。
为培育“小巨人”,株洲建立动态“种子企业”培育库,完善链长制、协会、集群等产业协作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大中小融通、跨区域协同发展。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入驻株洲,迅速成长为湖南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龙头企业,去年成功入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选择在株洲干事创业,没错!”提及当地政府对企业的帮助,该公司董事长涂健感慨。
截至7月底,株洲市拥有市场主体416459户,同比增长25.39%。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娜久晴无雨,干旱面积再扩大。9月13日,市气象台发布的新一期专报称,截至目前,市区、醴陵、攸县北部、茶陵出现气象特旱,其余地区重旱,其中株洲特旱表面积达8502.5平方公里,占比达75.77%。晴朗之下,雨水之少再破纪
四年一届的湖南省运动会正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如火如荼地进行,1150名株洲健儿分布岳阳市的各个赛场,用奋勇拼搏的精神,让这个季节显得分外精彩。谭艺和队友在皮划艇比赛上一骑绝尘 记者/温琳 摄株洲摔跤小将(红方)在赛场上奋勇拼搏 记者/温琳 摄株
停车问题一直困扰着有车一族们。去外面吃饭,办事时,由于不知道目的地是否还有停车位,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泊车。不过株洲市民并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他们在家中就能通过株洲国投集团的“智慧株洲·诸事达”查到目的地车位的详细状态。2022年9月7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通讯员 谭洪汀)株洲市石峰区田心片区升级改造,是株洲打响城市更新的第一仗。 三湘都市报记者今日从株洲市石峰区获悉,根据市规委会审批通过的《田心轨道科技城城市更新项目近期实施
内江经开区工业园区几天前,2021四川民营企业100强出炉,川威集团位列第四。此外,川威集团已连续15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且排位持续上升。从一个企业,窥见一座城市。过去五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内江市委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
凝心聚力促发展,砥砺奋进又五年。翻看过去五年的履职记录,观山湖区政协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五年来,共召开党组(主席)会议120余次,常委会27次,开展对口帮扶并落实帮扶资金25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000余万元落实到帮
2022年7月5日《平顶山日报》5版摩米创新科技园在加紧施工区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窗通办”河南矿机有限公司在生产液压支架首届消费节系列活动现场卫东区鸟瞰卫东区是平顶山市中心城区之一,面积101.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今年以来,卫东区
安阳坤宇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无人机“帮”到点子上 “助”到关键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万人助万企”活动北关区篇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文/图“‘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政府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难题,我打心眼儿里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对全市文旅系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和考验,令全市文旅人倍感振奋和鼓舞。”9月28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山阳区文旅局局长赵伟接受
作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设世界级机场群”要求的国家重点交通枢纽工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一直备受关注于白云区而言该工程还是全区史上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可助力白云机场航空运输能力更上一个台阶自工程开工以来白云区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