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20:52:56 | 浏览:3310
株洲园区
株洲近期的“热词”是什么?
「制造名城,幸福株洲 」
上个月,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提出了新的城市品牌定位——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
制造业是株洲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在某种意义上,“十四五”期间,株洲的城市能级能否再上台阶,关键看制造业能否再进一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新能源汽车……深厚的产业底蕴,让株洲市成为湖南乃至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一张闪亮名片。
企业聚集 株洲火爆“出圈”
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从株洲出发
布局的维度决定了发展的高度。
奔着“制造名城、幸福株洲”的目标,株洲市发展的落子点必将在“制造业”上。
先来跟着观潮君看一组数据。
今年1-9月,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制造业增长15.2%,全省排名第二,一类市州排名第一。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157.7亿元,同比增长15.6%。
株洲市国家小巨人企业总数位居全国30强,是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唯一入选地市州。
轨道交通、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服饰、陶瓷等重点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
株洲市为何能“高光”不断?最大的底气在于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
众所周知,株洲市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工业发展史。株洲是新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这离不开以株冶、331、601、车辆厂、南车、株化等为代表的大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管理、技术创新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株洲制造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国创越摩先进封装项目(一期)在株洲即将投产
此外,株洲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制造企业。据统计,2020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27%,是全省唯一超过3%的市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73.85亿元,占GDP比重为28.1%,株洲市国家小巨人企业总数位居全国30强(第26位),是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唯一入选地市州。
企业聚集带来的是重点项目的落地,仅2021年,株洲国际会展中心、株洲清水塘数智科技创新中心、中建五局株洲建筑工业化智能制造基地等703个项目就落地株洲,给株洲培育“制造名城”提供了强劲奔涌的“动力”。
株洲,正在火爆“出圈”。
壮大企业 培育产业集群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株洲市将在全省打造“三个高地”上当先锋打头阵,打造“中国动力谷”的升级版,把城市建设成为动力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制造业要持续壮大升级,就必须有一批实力强劲的制造业企业。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地铁生产线
步入“十四五”时期,株洲市了铆足干劲,要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取得新成效。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瞄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通过增强集群实力、放大厂所协同优势、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着力构建“3+3+2”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格局。到2025年,制造名城“3+3+2”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
在株洲汉德车桥圆柱齿轮分厂精锻车间,没有嘈杂的机器轰鸣声,没有工人忙碌的身影,抓取毛坯、调整姿态、送入车床、精确加工,然后清洁冲洗……机械手灵活自如地工作,整个流程不到2分钟。
北京汽车株洲基地的总装车间,智能物料小车沿着轨道穿行,把零部件精准送到每个工位……
未来,“株洲造”的智轨将跑进更多城市
如何当先锋?如何打头阵?
当下,株洲市“天上飞”“地上跑”“海里游”的优势产业应有尽有。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全省首家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工厂,先后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专项9个、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20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61个,形成了全国、省、市梯次覆盖的智能制造创建格局。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风电生产线
真金白银投入 制造强市营商环境够“硬”
无论是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产业,还是培育全国知名、有世界影响力的本土企业这一系列目标,最终还是要落到行动上。
观潮君发现,株洲市的决策层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向国内先进城市学习,甚至将其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凡是有利于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工作都要自觉坚定地做,凡是有碍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都要大刀阔斧地改。”
同时,株洲市要求全市上下认真学习深圳、上海、成都、长沙、合肥等地的做法,并且结合自身实际,在产业培育、企业和项目招引、人才引进等方面闯新路、出实招。
比如,在加强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株洲中车物流基地和铜塘湾港区等开放平台联动发展上,株洲提出跟踪湖南自贸区121项制度政策创新试验任务进展,复制和推广湖南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成果。
麦格米特株洲基地生产线
引得进,还要留得住、用得好。
以“数字株洲”建设为统揽,推动体制机制变革、管理模式创新、政务服务流程重组,大幅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减窗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路”、服务“零距离”。
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株洲市也有自己的宏图:构建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开放发展营商环境。
观潮君梳理发现,株洲市对企业发“福利”,那可是真叫一个“豪”,舍得下血本。
例如,对产业配套企业积极招商引进主机企业落地株洲的,项目投资方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新引进主机企业项目投产运营后按投产年度连续五年,株洲市按其地方财政贡献市级部分的30%,以现金或等价物品的方式用于奖励配套企业或按有关规定奖励突出贡献人员。如此高的优惠政策,放眼全国都为数不多。
株洲创新创业园
除了砸真金,还得带情感。
曹慧泉、陈恢清等株洲市主要领导人多次与企业家座谈,沟通感情、拉近距离。特别是就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保护市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吸引用好人才、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问“企”所需,答“企”所问。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曹慧泉指出,“要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交出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满意答卷。”
一代代株洲人筚路蓝缕的努力,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的“株洲奇迹”,也编织了株洲人今天的美好生活。如今的株洲大地,创新热潮方兴未艾,绿色发展底色鲜明。展望苍穹,株洲星光无限,一曲“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大美乐章已经奏响。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筱安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7352733309(吴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娜久晴无雨,干旱面积再扩大。9月13日,市气象台发布的新一期专报称,截至目前,市区、醴陵、攸县北部、茶陵出现气象特旱,其余地区重旱,其中株洲特旱表面积达8502.5平方公里,占比达75.77%。晴朗之下,雨水之少再破纪
201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考察株洲,对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2020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对湖南提出了打造“三个高地”、担当践行“四新”使命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
四年一届的湖南省运动会正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如火如荼地进行,1150名株洲健儿分布岳阳市的各个赛场,用奋勇拼搏的精神,让这个季节显得分外精彩。谭艺和队友在皮划艇比赛上一骑绝尘 记者/温琳 摄株洲摔跤小将(红方)在赛场上奋勇拼搏 记者/温琳 摄株
9月1日,株洲三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一面印有“服务高效资规局 真诚贴心为企业”的锦旗送到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张金望手上,感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在项目审批办理过程中提供优质高效审批服务。 三一智慧钢铁城是省、
开幕式现场。红网时刻9月27日讯(株洲日报记者 叶幸福 胡文洁 记者 聂千川)9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市委礼堂隆重开幕。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55人,按姓氏笔画为序)王 强 王卫安 王利波 王庭恺(女) 文专文方 靖 尹朝晖 邓元山 邓元连 邓为民白云峰 向 平 向新林 邬凌云 刘光跃刘会才 刘政凯 刘海宾 刘智勇 刘新华江小忠(女) 李余粮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80万人,规划建设135处路外公共停车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2平方米……7月16日,《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这些我们关注的内容,《纲要》里面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中国经济网株洲4月18日综合报道 据“新湖南”客户端消息,4月18日,株洲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肖百灵出席会议并宣布省委关于株洲市主要领导干部调整的决定:曹慧泉同志任中共株洲市委委员、常
红网时刻10月28日讯(通讯员 颜医娇)10月27日,株洲市荷塘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决议(草案)、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决议(草案)、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决议(草案)、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通讯员 谭洪汀)株洲市石峰区田心片区升级改造,是株洲打响城市更新的第一仗。 三湘都市报记者今日从株洲市石峰区获悉,根据市规委会审批通过的《田心轨道科技城城市更新项目近期实施